湖南花木:講解白蠟的應用價值及栽培要點信息來源:
湖南花木 發布時間:2015-4-15 瀏覽:
白蠟為木犀科、白蠟屬,別名絨毛。市場分析:在綠色苗木生產方面,中、小規格的白蠟種植面積較大,數量較多。其中胸徑6厘米以上的由于種植密度大,冠形較差,不利于培養大規格的標準苗木。苗木銷售方面,中、小規格的苗木,特別是小規格的苗木銷售較難,價格較低;胸徑7厘米~10厘米的苗木數量較少,較好銷售,但價格一般。在苗木需求上,胸徑7厘米~12厘米的苗木,市場看好,價格較高。應用前景:白蠟適應性很強,喜溫暖、濕潤,耐寒、耐澇、耐鹽堿、耐干旱,在絕對最低氣溫零下18℃、水中浸泡40天、含鹽量0.3%~0.5%、地下水礦化度60克/升的粘土情況下均能生長。抗病蟲害、有害氣體能力強。絨毛白蠟速生性較強,壽命長,樹形優美,樹冠較大,葉綠蔭濃,在我國的華北及西北東南部地區廣泛應用,是優良的行道樹、城鎮綠化和生態用材林樹種。特別在干旱、少雨、較寒冷或地下水位高的澇洼地、重工業區以及鹽堿含量較重的地區,是城鎮綠化和生態防護的首選北方苗木。栽培要點:由于胸徑1.5厘米~4厘米的苗木較難銷售,而且種植密度較大,因此要舍得除掉一部分小規格苗木,加大空間培育大苗。絨毛白蠟培育大苗要移栽兩次,第一次定植密度要大,采用一畝地650株~700株的標準,有利于培養干形,干冠比保持在1:2左右;當胸徑達到3厘米~4厘米時定植第二次,密度為每畝250株左右,要適時定干,短截主枝,撫育側枝生長,使之形成較好的冠形。湖南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