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掛金鐘(拉丁學名:Fuchsia hybrida Hort. ex Sieb. et Voss),別名:燈籠花、吊鐘海棠。多年生半灌木,莖直立。高50-200厘米,粗6-20毫米,多分枝,被短柔毛與腺毛,老時漸變無毛,幼枝帶紅色。盆栽適用于客室、花架、案頭點綴,用清水插瓶,既可觀賞,又可生根繁殖。
換盆:扦插成活或播種后的幼苗,都要經(jīng)小盆到中盆到大盆幾次的換盆。其植株在每年春季或秋季萌芽之前需翻盆1次,基質(zhì)宜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培養(yǎng)土,一般可用腐葉土加沙質(zhì)壤土加腐熟的有機肥料和磷肥均勻混和,而不需施加基肥,以免爛根。
施肥:因倒掛金鐘生長快,開花次數(shù)多,故在生長期間要掌握薄肥勤施,約每隔10天施1次稀薄餅肥或復合肥料,開花期間也應每月施1次磷、鉀為主的液肥,但高溫季節(jié)停止施肥。施肥前盆土要偏干;施肥后用細噴頭噴水1次,以免葉片沾上肥水而腐爛。
溫度:倒掛金鐘生長的溫度為10~28℃,夏天的溫度不能超過30℃,因此夏天應做好降溫工作;冬天要求陽光充足,培養(yǎng)溫度不能低于5℃,否則就會引起凍害,必須采取保溫措施。另外,無論冬天或夏天都要注意通風。湖南花木
澆水:澆水要見干即澆,澆而透,切忌積水。夏天盆土以偏干些為好,但注意對葉面與地面的噴水。
修剪:倒掛金鐘花枝條細弱下垂,需摘心整形,促使分枝,可使倒掛金鐘花繁色艷,延長花期。
光照:為了保持倒掛金鐘株型豐滿,在生長期應經(jīng)常變換位置,使植株受光均勻,以免偏向一方,破壞株型。但在開花期間應少搬動,不然會引起落蕾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