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玻璃容器中加水時,注意水溫不宜過高,最好低于15℃;水面要離球莖約1厘米,不要用水沒過球莖。
將裝好水的風信子玻璃容器置于暗處,促使風信子的球莖生發根。
待根系充分生長后,移到無直射光的亮處,溫度控制在10℃以上,2-3天換1次水,保持水質清潔。使水浸到根部,不必澆水,也不必施肥。
待葉片長出后,逐漸增加光照,現蕾后可接受直射光照,但要注意經常調換受光方向,使葉和花莖生長健壯挺拔,防止歪向一邊。溫度逐漸升到20℃左右,每隔3-4天換水1次,直至花謝。
在風信子花謝后,應將花莖剪去,取出鱗莖種在盆中,讓球莖得以充實。待葉枯時,挖出球莖收藏好,秋季可再種于盆中使其得以復壯。如果鱗莖保存好的話,到第二年仍能開花,但花會矮小,花葶也萎縮,這主要是鱗莖已退化狀。因此,風信子栽培以一年種植后再買新的鱗莖為好。
水培風信子的幾個基本注意事項:
水位離球莖的底盤要有1-2CM的空間,讓根系可以透氣呼吸.嚴禁將水加滿沒過球莖底部!
給水培風信子換水時,千萬小心謹慎,因為風信子的根非常脆弱,很容易被折斷,以免傷了根部,影響風信子的生長和開花。
植物都有向陽性,為防止花莖長時間因趨光而偏向一邊生長導致花“彎腰”,每天將玻璃容器換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