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寒、濕、瘀滯所致皮膚、肌肉、關節瘸證。
(1)用于肌膚麻木,多見體虛之人外受病氣風寒濕邪)內侵血脈而成,用本品行氣血、通經絡。
(2)用于風寒濕痹關節疼痛,以本品祛風散寒、燥濕除痹、舒筋活絡。
(3)用于跌打損傷,以本品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本品辛苦溫,具下氣除濕之功,用于氣結胃痛,可舒肝解郁、下氣消結。
《滇南本草》目“下氣,消胸中痞滿橫格之氣,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堅積,消水腫。”
用于蛇串瘡,即帶狀皰疹,多因氣虛不能行水,血瘀濕聚所致,以本品行氣行血、祛瘀燥濕解毒。
伸筋草水浸劑對家兔試驗性發熱有降溫作用,其有效成分為石松堿、棒石松堿、棒石松毒。石松堿靜注對貓也有降溫作用。
伸筋草性溫,中醫傳統沒有清熱降溫功效,但藥理報道其有效成分有降低體溫作用,因此,可治療風濕病發熱。
伸筋草有利尿和增進尿酸排泄的作用。還能解除小兒痙攣性尿潴留,并有通便作用。
伸筋草可治療痛風和高尿酸血癥,作為引經藥,與紅藤、秦皮等同用。
實驗表明伸筋草里的石松堿對大鼠小揚和子宮有興奮作用。
既有報道伸筋草有升壓作用,也有報道有降壓作用者。
治關節酸痛:石松三錢,虎杖根五錢,大血藤三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手足麻痹:鳳尾伸筋草一兩,絲瓜絡五錢,爬山虎五錢,大活血三錢。水、酒各半煎服。(江西《中草藥學》)
治小兒麻痹后遺癥:鳳尾伸筋、南蛇藤根、松節、尋骨風各五錢,威靈仙三錢,茜草二錢,杜蘅五分。煎服。(江西《中草藥學》)
消水腫:過山龍五分(研細末),糠瓢一錢五分(火煅存性),檳榔一錢。檳榔、糠瓢煨湯吃過山龍末,以瀉為度。氣實者用,虛者忌。(《滇南本草》)
治帶狀皰疹:石松(焙)研粉,青油或麻油調成糊狀,涂患處,一日數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風濕關節疼痛:伸筋草30克,穿山龍15克,老鸛草15克,防己10克,水煎服。
頸椎病:伸筋草20克,羌活12克,葛根12克,桑枝15克,水煎服。適于頭暈目眩、手指發麻者。
第9步腰痛:伸筋草30克,五加皮20克,豨薟草20克,木瓜20克,研為粗末,加入白酒500毫升中浸泡7日。每次15毫升,每日服兩次。
四肢浮腫:伸筋草15克,石見穿15克,白茅根15克,檳榔6克,水煎服。
痛風發作:伸筋草30克,尋骨風15克,豨薟草15克, 蟲10克,水煎服。適于尿酸過高者。undefined
配桑寄生益腎壯骨,祛風除濕,通痹止痛。桑寄生味甘氣平,補肝腎,強筋骨。伸筋草味辛氣溫,能達經脈骨節之間,搜風祛濕。二藥相合,標本兼顧,扶正祛邪.臨床用于腰背酸痛,轉側不能,足膝萎痹,屈伸不利,麻木難行之腎虛伏風痹證,療效較著。2.配防風祛風除濕,通痹止痛。防風辛甘微溫,升發而能散,為治風通用之品。伸筋草辛溫,性善走竄,為除痹通絡要藥。二藥相合,祛風通痹,無論證之虛實,病之新久,但見關節疼痛,經脈攣急,及肢體麻木等癥,均可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