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良種的概念及特點:核桃良種是強國核桃產業發展的根本,核桃良種對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推進果業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此,科學選擇和應用核桃良種,真正實現良種的市場價值,將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核桃良種不僅對品種的產量、質量、適應性和抗性等生物學特性與栽培經濟價值有具體要求,還要反映市場的需求。使用良種最主要的目的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而獲得經濟效益的重要
途徑則是市場。因此,良種的概念應是:其產品質量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繁殖材料。這一概念揭示了良種的市場屬性和本質特征,一是能夠全面準確地反映市場需求,真正體現其經濟價值,從而利于良種的推廣和普及;二是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果樹科技人員和生產人員的市場意識,拓寬良種的創新和應用空間,促使果樹良種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為市場提供豐富多彩的林產品,以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
二、良種的特點
[一)客觀性
良種是以其產品質量滿足市場需求而客觀存在的,它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尊重良種發展客觀規律,建立靈活高效的良種審定機制和市場進入或退出機制,以不斷滿足市場發展對果樹良種的需求。
(二)市場性
市場需求是良種創新的源泉。良種只有其產品質量能夠滿足市場需求,才能通過市場獲得較好的預期效益。市場選徑是良種實現其經濟價值的重要途徑。任何沒有通過市場途徑證明具有較好經濟效益的品種,只能稱為新品種。新品種和良種的內涵是有質的區別的。新品種產生的產品質量不一定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不一定能取得較好的效益。市場標準是衡量商品優劣的重要標準。產品只有在其質量能夠滿足市場標準的情況下,才能獲得市場堆人證,并通過市場交易體現自身的價值。市場需求會隨著經濟、社會和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所以沒有永恒的良種。因此,良種產生、發展和衰退的全過程都是在市場條件下完成的.良種是市場的產物。
(三)周期性
任何一個果樹良種都具有周期性。一般可分為創始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個時期。引起良種周期性的主要原因有3個方面。第—是收益遞減規律。良種及其產品在創始期和成長初期,由于其總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在一定時期內.會獲得較高的利潤率,同時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收益也增加。但超過限量后,收益就會隨著產量的增加而減少。第二是市場需求的變化。市場需求量的變化,會導致良種標準的變化,從而產生不同的良種。同時,市場需求會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人們對果產品質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第三是科學技術進步,別生物技術中的基因工程、酶工程等高新技術快速發展,為果品業發展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果樹良種更新周期大大縮短,種類將更為豐富多彩。
鑒于良種的周期性,在良種選擇時,應密切關注良種的市場發展趨勢,最好能選擇創始期和成長初期的良種,切忌選擇成熟朗和衰退期的良種。
(四)效益性
良種首先應該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這是良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得以推廣并形成產業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員重要的特點,沒有經濟效益的品種,即使具有較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無法在市場上得以推廣,難以稱得上良種。同時,良種應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果樹良種及其產品的生產過程應該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良種及其產品的質量應該有利于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
(五)多樣性
市場需求具有多樣性,一是人們的經濟條件存在差異;二是個人偏好存在顯著差異;三是產品的用途不同,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也不同;四是環境、社會文化的差異。如不同的國家、民族、信仰和風俗習慣等對產品質且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由于良種是其產品質星滿足市場需求的繁殖。
(六)稀缺性
良種及其產品的稀缺性,銀因素之一。
(七)區域性
是良種能夠取得較好經濟效益的關良種是特定區域環境的產物,對自然條件和栽培技術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引種時,一是要考慮引種地和原產地在地理環境條件上要相似;二是盡可能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有關引進良種及其產品的市場信息,并且要對該產品市場發展趨勢做出科學論證.在確認具有一定市場發展前景時,才能引種;三是引種地要滿足良種對環境條件、栽培技術條件的要求;四是引進良種要先進行引種試驗,確認能適應當地栽培條件并能保持其優良性狀和較好的經濟效益時,才能在生產上推廣。然而,果樹生長具有周期相對較長的特點,引種試驗又往往容易錯失最佳商機,等到推廣生產、產品投產時,市場又可能出現相對過剩的局面o這就需要我們正確處理好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之間的關系,規避盲目引種帶來的風險。
(八)系統性
人們栽培良種,目的是利用其產品通過市場銷售獲得利潤.而良種從栽培到利潤實現的過程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良種僅僅是其基礎工作中的一環。常言道“三分種、七分管”,這只是良種通過栽培管理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過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要轉化為資金,實現利潤,還有一個市場銷售過程。因此,良種必須與良法相配套。這里說的良法主要包括良好的栽培技術和良好的市場營銷技術。
綜上所述,鑒于果樹良種引種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和技術風險,要確立果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地位,充分尊重果農選擇良種的自主權。要適地適樹,科學栽植,良種、良法相配套,充分發揮良種的效益性,為農民增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