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椿為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胸徑1米。干皮灰色,粗糙不裂。樹冠緊湊,成年后樹形呈扁圓形。小枝粗壯,有疏生點狀皮孔,無頂芽,葉痕大,奇數羽狀復葉,小葉13-25枚,卵狀披針形。樹葉自春季發芽到5月中旬全部為紫紅色,6 -9月為樹體旺盛生長期,此時頂部4片羽狀復葉仍保持紫紅色,其他葉片變綠,只有梢部為紅色。紅葉椿為單性雄株,花色淡黃或黃白。花和葉的臭味較淡。
紅葉椿喜光不耐陰,適應干冷氣候,對氣候條件要求不嚴,能夠耐絕對最高氣溫47.8℃和絕對最低氣溫-35℃,但不耐霜凍。對土壤適應性強,耐瘠薄,耐鹽堿,不耐積水。根系發達,耐旱,根萌蘗性強,生長速度快,壽命長。抗煙塵能力強,可吸收SO2,抗病蟲害。它具有醒目的紫紅色葉片,且持續期長,觀賞價值高,園林用途廣,可作為城市、廠礦行道樹,也可用作荒山綠化。
繁殖方法
紅葉椿僅開單性雄花,開花而不結實,只能采用無性繁殖。
分蘗繁殖 紅葉椿根系能產生不定芽,萌發后成為根蘗苗。根蘗苗一般根系較少,苗木高矮不一,一般是將苗木分級,在苗圃地定植,繼續培育一年,以便使其成為合格的造林用苗。
插根繁殖 選擇健壯的根段,截至18厘米長,下切口為斜形,上切口為平形,以區別上下,防止倒插。一般根插穗較軟,多采用開溝斜埋的方法,上切口與地面齊平即可。
插條繁殖 選擇充分木質化的一年生萌芽條作插穗,插穗長25-30厘米,上下皆為平口,最好采用高垅斜插,并覆蓋地膜,以保溫、保濕,提高成活率。
根莖留土繁殖 紅葉椿干基有萌芽能力,干形不好,可進行平茬,選留健壯芽條培育成大苗,或起苗后,平整土地,留在土壤中的根也可以萌芽成苗,但密度不均,苗木生長不整齊,需間苗補缺。
嫁接繁殖 在春季于露地播種普通臭椿種子得到臭椿苗,6 -8月采取紅葉椿穗條進行芽接,成活率在90%以上。另外,早春時節也可在臭椿大苗(或大樹)上進行高接換頭(劈接)或在夏秋季節進行芽接。紅葉椿嫁接苗紅葉效果很好。
組培繁殖 該繁殖方法既可保持紅葉椿的優良性狀,又可加快其繁殖速度。在紅葉椿旺盛生長期從樹體上剪取幼嫩莖段,在培養基上誘導出叢生芽,然后經過繼代增殖及生根培養,得到大量健壯的生根苗。將生根苗移栽到盛有蛭石的營養缽中進行馴化煉苗,45天左右待植株長至10-15厘米時,移植于圃地。
栽培管理要點
加強肥水管理 6 -9月是紅葉椿的最佳生長階段,此時樹體生長迅速,應加強肥水管理。中間追施2-3次氮磷鉀復合肥,夏秋連陰天時應注意及時排澇。
病蟲害防治 危害紅葉椿的病蟲害主要有立枯病、癭螨、盲蝽。
(1)立枯病:主要危害當年生播種嫁接苗或組培苗的莖基部,造成被害部位壞死,植株死亡。防治可用72.2%普力克水劑稀釋600-1000倍進行莖基部噴灑或澆灌苗床,多雨季節用藥宜勤。
(2)癭螨:主要危害幼芽,使得新葉不展、皺縮、變褐、變脆、脫落,新梢停止生長。防治可噴灑20%三氯殺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1.8%蟲螨立克乳油2000-3000倍液。
(3)盲蝽:8-9月份危害葉片,使葉尖部位卷曲。防治可噴灑40.7%樂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或25%愛卡士乳油800-12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