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區冬季嚴寒、干燥、多風,部分不太耐寒的樹種在冬季至早春遭受凍害或造成生理干旱,使局部枝條枯干。輕則可造成樹木部分枝條受害,重則可致使樹木全株死亡。
一、低溫危害
1、根系凍害
因根系無自然休眠,抗凍能力較差?拷乇淼母自鈨龊Α8凳軆,往往不易及時發現。如春天已見樹枝發芽,但過一段時間,突然出現死亡,大多是因根系受凍造成的。
2.根頸凍害
根頸停止生長晚而開始活動較早,抗寒能力差。同時接近地表,溫度變化大,易受低溫和較大變溫的傷害,使皮層受凍。
3.主干、枝杈凍害
主干凍害,一是向陽面的冬季日灼,二是凍裂(又稱縱裂、裂干)。在初冬和早春,溫差大,皮部組織隨日曬溫度增高而活動,夜間溫度驟降而受凍。初冬氣溫驟降,皮層組織迅速冷縮,木質部產生應力而將樹皮撐開。枝杈凍害,發生在分杈處向內的一面。表現為皮層變色,壞死凹陷,或順主干垂直下裂,有的因導管破裂春季發生流膠。由于分杈處年輪窄,導管不發達,供養不良,抗寒能力差之故。同時,分杈處易積雪,化雪后浸潤樹皮使組織柔軟,氣溫突降即會受害。
二、防寒措施
1.肥水管理
春季適時施肥撓水,有助于樹體內營養物質的貯藏,還可促進新梢生長和葉片增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能,保證樹木健壯。秋季控制灌水,及時排澇,適量施用磷鉀肥,鋤草深耕,可促進枝條及早結束生長,有利于組織充實,延長營養物質的積累時間,從而提高樹木抗寒能力。
2.灌凍水
在冬季土壤易凍結的地區,于土地封凍前;一次灌足水,稱為灌凍水。灌凍水的時間不宜過早,一般以日化夜凍期間灌水為宜。封凍以后,樹根周圍舍形成凍土層,以維持根部溫度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因外界溫度驟然變化而使植物受害。
3.根頸培土
凍水灌完后結合封堰,在樹木根頸部培起直徑80-100厘米、高40-50厘米的土堆,防止低溫凍傷根頸和樹根。同時也能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
4.覆土
在土地封凍以前,可將枝干柔軟、樹身不高的喬灌木壓倒固定,蓋一層于樹葉,覆細土40-50厘米,輕輕拍實。此法不僅可防凍,還能保持枝干濕度,防止枯梢。耐寒性差的樹苗、藤本植物多用此法防寒。
5.架風障
為減輕寒冷干燥的大風吹襲,造成樹木凍早的傷害?梢栽跇涞纳巷L方向架設風障,其材料常用高粱稈、玉米稈或蘆葦捆編成籬,高度要超過樹高。此外,風障要用木棍、竹竿等支撐,以防被大風吹倒。
6.涂白
用石灰加石硫合劑對枝干涂白,使樹木發芽延遲2-3天,可減小向陽面皮部因晝夜溫差過大而受到的傷害,從而有效防止樹木遭遇“倒春寒”的危害,同時還可殺死一些病蟲害。對花芽萌動早的樹種,進行樹身噴白,還可延遲開花,以免晚霜危害。
7.春灌
早春土地開始解凍后,及時灌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降低土溫,延遲花芽萌動與開花,避免晚霜危害,防止樹枝干枯梢條。
8.培土
在冬季土壤凍結、早春干燥多風的地區,有些樹種雖耐寒,但易受凍旱出現枯梢?捎谕寥婪鈨銮,在樹干北面,培一向南彎曲、高30-40厘米的月牙形土堆。早春可擋風、反射和累積熱量使穴土提早解凍,根系能提早吸水和生長,避免凍旱的發生。
9.卷干、包草
對于不耐寒的樹木,尤其是新栽樹,用草繩卷干或用稻草包裹主干和部分主枝防寒。包草時草梢向上,開始半截平鋪于地,從干基折草向上,連續包裹,每隔10-15厘米橫捆一道,逐層向上至分枝點。必要時可再包部分主枝。于晚霜后拆除,不宜拖延。
10.防凍、打雪
在下大雪期間或之后,應把樹枝上的積雪及時打掉,以免雪壓過久過重,使樹枝彎垂,難以恢復原狀。對已結冰的枝,可任其不動;如結冰過重,可用竿枝撐,待化凍后再拆除支架。
11.樹基積雪
在樹的基部積雪可以起到保持一定低溫,免除過冷大風侵襲,在早春可增濕保墑,降低土溫,防止芽過早萌動而受晚霜危害等作用